首页 > 中医理论 > 中医诊断

中医诊断之寒热辨证

时间:2020-07-18 13:53:41来源:

    【寒热辨证】
   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纲领。 
  其实,疾病的性质不只是为寒为热,但由于寒热较突出地反映了疾病中机体阴阳的偏盛偏衰,病邪基本性质的属阴属阳,而阴阳是决定疾病性质的根本,所以说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纲领。
  病邪有阳邪与阴邪之分,正气有阳气与阴液之别。阳邪致病导致机体阳气偏盛而阴液受伤,或是阴液亏损而阳气偏亢,均可表现为热证;阴邪致病容易导致机体阴气偏盛而阳气受损,或是阳气虚衰而阴寒内盛,均可表现为寒证。所谓"阳盛则热,阴盛则寒"、"阳虚则外寒,阴虚则内热",即是此义。这也说明,从分析病邪的属阴属阳与分析机体阴阳的盛衰,所得寒证、热证的认识是基本一致的。
  恶寒(及畏冷)、发热与八纲辨证的寒证、热证,既有联系又有区别,二者不能混同。恶寒、发热只是疾病的现象,疾病所表现的寒热征象可有真假之别,而寒证、热证则是对疾病本质认识所作的判断。
    【寒证】
    阴盛可表现为寒的证候,阳虚亦可表现为寒的证候,故寒证有实寒证、虚寒证之分。感受外界寒邪,或过服生冷寒凉所致,起病急骤,体质壮实者,多为实寒证;因内伤久病,阳气耗伤而阴寒偏胜者,多为虚寒证,即阳虚证。寒邪袭于肤表,多为表寒证;寒邪客于脏腑,或因阳气亏虚所致者,多为里寒证。
  各类寒证的表现不尽一致,其常见证候有恶寒,畏冷,冷痛,喜暖,口淡不渴,肢冷倦卧,痰、涎、涕清稀,小便清长,大便稀溏,面色白,舌淡苔白润,脉紧或迟等。
  由于寒邪遏制阳气,或阳虚阴寒内盛,形体失却温煦,故见恶寒,畏冷,肢凉,冷痛,喜暖,倦卧等症;寒不消水,津液未伤,故口不渴,痰、涎、涕、尿等分泌物、排泄物澄澈清冷,苔白而润。